风景园林

专业定位

风景园林是一门多元化设计与管理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广泛适用性,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从基本国策向制度建设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其专业影响力正逐渐突显,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发展前景广阔。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注重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突出学生项目设计与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求。掌握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基础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生态资源、物质空间、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等知识技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景观建筑设计、园林植物应用等岗位工作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全日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修完第二课堂成绩单(含创新创业)规定学分。

(一)知识要求

■ 通识教育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理解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思想、理念、方针、政策;熟练掌握查询并获取外文资料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国内外专业信息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懂得自我调节身心健康。

■ 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交际基础知识,熟悉若干种流行的计算机设计应用硬件、软件;能够参与景观规划建筑设计相关竞赛。

■ 专业知识。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调研、分析、设计、实施和更新方面的工作思路;掌握智能数码设计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设计类软件运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园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处理建设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建筑规范、建筑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风景园林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自我知识更新、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养,并了解风景园林产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二)能力要求

■ 专业能力。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理论、技术、规范和相关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IT相关的软硬件、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开展一般性专业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主观驱动型;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与继续学习能力。

■ 综合能力。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信息处理以及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具有熟练阅读、学习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以获取国内外专业信息的能力。

■ 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社会活动、组织协调等创业前期所需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素质要求

■ 具备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爱国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诚实肯干、严谨细致.

■ 有较好的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具有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追求卓越,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环保意识、安全与服务的能力。

■ 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设计思维、团队意识,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

■ 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 熟悉风景园林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及时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持续学习并适应学科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为什么选择风景园林

■ 学科一体化学习: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建筑学共享教学与科研实践资源,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程与技术教学体系互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技能广度。

■ 应用教育引领创新: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等紧跟国家发展大趋势,及时提升并引进到教学和科研中。

■ 就业服务国家需求:学校协助毕业生到设计院所、企事业政府等单位,从事风景与园林设计、城乡建设、生态利用、旅游开发等建设与管理领域工作。

 点击观看风景园林专业宣传片视频

  • 开学时间
  • 院系 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 教学形式 全日制
  • 学制 4年
  • 学习地点 北校区
  • 学位证书 工学学士学位
  • 招生计划 返回招生计划表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各类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由通识类教育课程、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共49学分,按照课程性质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体系纳入通识平台课程管理.

■ 通识必修课。33学分;通识选修课。16学分。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理解和学习能力,以及拓展学生学习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 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教育部、团中央提出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政治锤炼、素质养成、知识实践、技能拓展等方面的协同育人作用。

 

2、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

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旨在体现“强基础”、构建“大平台”,利于践行完全学分制理念,

■ 学科及专业平台必修课。18学分。

■ 学科及专业平台选修课。9学分。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课按照能力培养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较为完美对接,体现了"专业+专长”的课程设置目标,同时通过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修读辅修专业、横向拓展的需要。

■ 专业必修课。47学分。

■ 专业选修课。以园艺技术模块、建筑设计模块和城乡规划等三个模块形式开出。每个模块为12学分。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纵向提升。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指向选择本专业的拓展模块课,也可以根据辅修专业的要求选择跨专业的必修课程或跨专业的拓展模块课程,满足学生横向拓展的要求。同时,设置4学分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利用在线开放形式在第四学年的第七学期完成教学。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集中实践和企业实践两大类。

■ 校内集中实践。16学分。课程设置旨在强化综合实践与应用,确保实践环节与专业基本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标准对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 企业实践。24学分。企业实践包括企业教学和企业实践两大类。约1年时间内,第一个 0.5 主要是完成企业认知实习、企业生产实习和企业教学相关课程学习;第二个 0.5 年主要是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利用企业的教育环境,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就业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核心课程

中外园林史、建筑制图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1(PS、AI、ID、SU)、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园林施工图设计、风景园林导论、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制图等


实践课程

军事训练、色彩写生、素描写生、建筑线描训练、风景园林专业认知、建筑制图与CAD、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植物学、植景设计、工程测量实习、园林施工图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综合设计、装配式建筑技术、BIM技术项目应用、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地理信息系统、职业品德教育、区域行业企业调研、生产(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条件

风景园林专业注重学生新知识、新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画室、制图室、课程设计室、模型制作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计算机BIM实训室、建筑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室、绿色建筑技术实训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场室。

风景园林专业高度重视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规划,目前共有2个学生实践项目成功入驻大学生校内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并先后与广州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生培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就业前景

可就业于风景园林及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机构,园林工程建设企业,政府部门(如园林、规划、建设、国土、水利、环保、农林局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公园绿地管理部门,房地产公司等。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从基本国策向制度建设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复合型人才需求增长,就业前景广阔。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中10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70%,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以上10人,博士学位教师4人。其中团队中有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民办教师、优秀指导教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获得全国、广东省等各类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多达十多人次。

专任教师

方玲 风景园林专业负责人
贺恋 风景园林专业讲师,高级工程师
陈艳 风景园林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

企业导师

关健斌 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赵广英 高级工程师,高级主任规划师
叶青 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